“备战年代”中杭州文物大转移到连平机密仓库。 独家揭秘 由于媒体的不时宣传,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声名赫赫,今天的人们关于抗战期间中国政府将大批宝贵文物转移到大前方,并在之后跨海南渡,在台北故宫后山范围庞大的山洞中让它们安下家的事情曾经耳熟能详。不过关于上世纪60年代初杭州的“文物大迁移”,可能就不足为奇了。当时出于“备战”、“备荒”的需求,杭州省博物馆、中山图书馆、杭州博物馆、杭州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等杭州地域的主要文博单位,将成千上万件宝贵文物,转移到粤北连平的机密仓库中,而且一放就是十几年。本报记者独家得悉,近日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交办,杭州博物馆组成调查小组,对杭州文博史上这一段从未披露的“秘史”,停止了全面的恢复。
“文物大迁移” 从银行保险库到连平城郊 机密基地仅有信箱号 专人维护连家人也不知晓 依据调查小组的材料,1963年杭州省图书馆、省博物馆曾经在连平建了库房。1963-1964年,又在省博物馆仓库旁,建起杭州市文物单位的库房和值班用房共160平方米,文物们随即搬来。
宝库一开全城惊动 从1971年起,寄存于连平仓库的文物开端分期分批被提取展览。中山清洁服务公司1971年国务院指示选送文物出国展览,麦英豪、曾海胜和李敬镒在仓库中提取了西汉铜熏炉、西汉琉璃碗、东汉铜奁、宋代龙瓶、西汉椭圆形漆盒、西汉雕龙玉璲等回杭州,终选定东汉鎏金铜俑和东汉铜奁出国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当年11月,麦英豪、曾土金、何民本等专家又提取600多件文物运回杭州,筹备方案在越秀山五层楼举行的陶瓷展览,后来陆续补充,展出时达1100多件,展品上起先民彩陶和印纹硬陶,下至新中国成立以来杭州地域的陶瓷作品新作,跨度宽广,种类繁多。1972年展览开幕,惊动一时,一个月内便有10万人次参观,还接待了英、美、日等21个国度的来客。由于失密的需求,即便长期在仓库值班的人,常常也并不分明库门之后的精彩。“我还是第一次看到那么漂亮的青花瓷器”,老文博专家陈月开说,“1979年文物运回来时,六榕寺仓库的木箱堆到楼顶”。 连平仓库的建立,也让大批文物躲过了“文革”毁坏风潮。“文革”后期,各馆陆续从连平前方仓库提取文物回杭州办展。1980年夏,连平仓库的文物陆续运回杭州交由各馆接收,房舍则由省博物馆处置,这个备战文物仓库的历史任务宣布完成。 http://www.nn108.com/1ting/qu44-14.htm |
上一篇:: 下一篇:
欢迎访问杭州防水补漏公司。本站主要介绍杭州防水补漏公司及杭州防水补漏公司电话 杭州防水补漏公司 杭州防水工程 杭州防水补漏公司价格 新打折促销资讯. 网站地图